先秦诸子音乐美学思想概述
作者: 修海林  日期:2016-12-05 来源 :中国音乐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春秋战国时期 古代音乐 意识形态领域 仁声 音乐思想 审美角度 大音希声 儒家学说 音乐美学 音乐审美 
描述:
佛教对米芾书画艺术的影响
作者: 马建梅  日期:2008-12-01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佛教 米芾 书法 绘画 禅宗 
描述:米芾作为宋代著名的书画大家,其书画美学思想与创作风格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即不拘古法,独抒性灵,反对因袭,勇于创新。此外,米芾所处的时代——北宋,佛教特别是禅宗炽盛,佛教思想深入到思想文化各个领域。书画方面出现了文人、禅僧所共同适合的一种“墨戏”,促进了文人画的发展。加之,米芾又参禅研佛。因此,佛教思想必定对其书画艺术产生深刻影响。 本文试从米芾接受佛教的缘由——社会因素、个性特点、友朋影响、佛典熏染入手,来探讨佛教对其思维方式、处身行事的影响;尤其是对其书画艺术的影响。关于佛教思想对其书画艺术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其书画创作观的影响:在创作构思阶段米芾注意到了“他好俱忘”、“身与竹化”、“胸有成竹”这三个不可缺少的因素;米芾提出了“无刻意做作乃佳”的创作心态;米芾抒写主观性灵,形成了自然天真的艺术风格,营造了平淡、含蓄朦胧的意境;米芾“无法之法”的创新观。其次是对其书画鉴赏品评观的影响:米芾提出了“诗书画‘本一律’的审美趣味”、“包容无碍的‘圆融’之美”、“‘形神’观与‘中道’之美”。再次是对其书画功用认识观的影响:米芾“墨戏”中的“游戏”和“自适其志”的功用。米芾这些理论的提出与佛教中的某些有些思想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伊秉绶书法艺术研究
作者: 何岩  日期:2009-03-01 来源 :河南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伊秉绶 清代 书法 碑学 
描述:伊秉绶是清代著名的书法大家,他书画诗兼精,人品高尚,作为一个传统的文人,他崇尚儒家“中和”之美,具有刚正、不趋炎附势的人格精神,正是这种高尚的人格,才有书法风格的阳刚浩大之气。书法追求一种朴质古拙的意境,其书的古拙是其敦厚耿直、温文儒雅的人格精神的反映,在他绘画、篆刻、诗文中皆一再流露,而在书法中表露得最为直接且更完善。伊秉绶在名家林立的清代书坛,独树一帜,其隶书成就达到了清代碑学的高峰,是清代碑学隶书中兴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书法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的书法对岭南及清代晚期碑派书法有着重大的影响。 本文主要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对伊秉绶生平简要概述,把书学道路进行分为三个阶段:1、启蒙期(以帖学为主);2、发展期(碑帖并重);3、成熟期(以碑为主)。 第二部分通过对伊秉绶书法及思想渊源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他之所以成为清代开宗立派的人物,除了他自身的勤奋刻苦以外,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善于学习,广益多师;还有他博学多才的书外修养及卓然自立的审美取向。 第三部分对伊秉绶书法的主要成就进行分析与清代代表性书家金农、邓石如、桂馥、何绍基进行有益的比较。 第四部分对伊秉绶书法的价值和意义作出了恰当的分析,他的书法成就对清代后期和广东书坛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力图运用考证综合比较图版分析等方法对伊秉绶书法进行全面阐述。对其书学道路、书法渊源、书法实践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以期作出客观、清晰的评价。特别是他借古创新的艺术精神对当代书法创作,尤其是隶书创作的有益启示与借鉴。
从画象石刻《纺织图》看汉代徐淮地区农业生产状况
作者: 尤振尧    日期:2016-12-05 来源 :古今农业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纺织生产 徐淮地区 络车 纬车 画象 嘉祥武氏祠 牛耕图 农业生产状况 汉画 织妇 
描述:
从文化生态学视角下看甘肃“花儿”的当代变异现象
作者: 萧昱    日期:2016-12-05 来源 :艺术科技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甘肃 文化生态学 当代变异 花儿 
描述:
临夏花儿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作者: 高志海  日期:2009-05-01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临夏 耦合关系 花儿 地理环境 
描述:花儿是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绚丽夺目、光彩斑斓的艺术奇葩之一,被称为“西北的百科全书”。作为多民族共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西部、乃至中国民歌中属于标志性的口承文艺,是最富有艺术欣赏价值、学术研究价值的民歌。 临夏(古河州)是花儿的源头和摇篮,在花儿体系中占有崇高的地位。论文以文化传播理论、文化功能理论和人地关系论为指导,旨在追溯临夏花儿的源头,梳理花儿的形成发展过程,理清花儿的流布路径,揭示花儿与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经济地理要素、历史地理等要素之间的耦合关系。 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六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论文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综述国内外研究进展;建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介绍文化传播和人地关系等方面相关理论。阐述文化传播动力与方式,地理环境与对文化形成的影响。 第三部分,从花儿概念的界定入手,从宏观的角度论述了花儿的类型、艺术特征和分布格局。 第四部分,在描述研究区概况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临夏境内的“河州花儿”和“莲花山花儿”的共性与差异, 第五部分:临夏花儿的流布。临夏花儿的形成大致有三个阶段,即花儿的雏形期、成型期和成熟期。在第一个时期内,古羌族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游牧小调和汉族先进的语言和填词方式为花儿的初创奠定了先决条件;第二个时期,在社会大动荡和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背景之下,人口流动和文化迁移,为花儿的发展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素材;第三个时期,在相对繁荣稳定的社会背景和多元民族格局的背景下,花儿达到成熟期,它的最后形成应确定在明代。 临夏花儿的扩散既是扩展扩散又是迁移扩散,既是主动传播又是被动传播。花儿文化传播主要以人为中介进行,处于花儿文化区内的人口流动促进了花儿传播。在不同历史时期,临夏人口(尤其是回族)的主动或被动迁移方式、迁移规模和方向,决定了花儿传播的方式和方向。因此花儿的传播路径有陆路(包括西北路6条、西南路3条、东北路2条、东南路4条)和水路3条。 第六部分,临夏花儿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临夏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度地带,是沟通内地同青藏高原的重要枢纽,是古丝绸之路南路的必由之路,是多民族群体和文化的汇集地,也是不同地域经济类型互动发展的过渡区。独特的地理位置、特定的地理环境、多元民族文化变迁与融合、回族强势文化的确立和经济变迁对临夏花儿特色的形成、流布起了重要的作用。
临夏砖雕艺术
作者: 张伯智  日期:2005-06-01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临夏砖雕 画像砖 镂空雕 河州砖雕 门罩 小麦加 浅浮雕 线雕 真教寺 伊斯兰文化 
描述:临夏回族自治州地处甘肃省西南部,素有“小麦加”之称,秦汉以来历为丝绸之路要道,伊斯兰文化和穆期林风情独具特色。临夏砖雕,又称河州砖雕,更是民族特色浓厚、深受回族人民喜爱的民间艺术奇葩。 砖雕是我国独特的建筑雕刻艺术,发展源远流长,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中的砖雕,各自呈现出不同的工艺手法和风格特点。区域文化和多民族文化的个性特征也反映于砖雕艺术中,形成了中国砖雕艺术博大精深的面貌。回族砖雕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唐、宋、元时回族先民们所建清真寺和他们墓地的建筑中,如元代所建的杭州真教寺大殿砖砌的墙面上伊斯兰风格的砖雕,非常精美,显示了回族先民们高超的砖雕艺术。明清以来,回族在吸收我国汉族传统的砖雕艺术的基础上,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临夏回族砖雕艺术从汉代祠堂、墓室、宫殿等建筑物上的雕刻、画像砖演化而来,起源于北宋,成熟于明清,能工巧匠辈出,作品多姿多彩,雕镂精细,构图严谨,立意新颖,形象生动,古朴多姿,富于极强的想象和表现力,主要用于寺院庙观和民居建筑中,在西北地区享有很高的声誉,它既具有独立的的观赏价值,又和整体浑然一体,以景拖情,幽雅飘逸,具有强烈的生活趣味。 临夏砖雕的制作工艺主要分“捏活”和“刻活”两种,一软一硬。“捏活”就是捏软泥,即先把配制好的粘土泥巴用手工或模具捏制、倒压成各种图案,然后入窑烧制为成品,作为建筑材料,主要用于屋脊、墙面、墙角等处使用。捏活好做,关键靠烧窑师傅掌握火候。其图案多为龙凤虎狮、花卉禽鸟等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所谓“刻活”,即在烧好、打磨光滑且土质良好的青砖上用刻刀镂刻成各种图案,通常一个图案由几十块青砖拼接在一起,砖雕用砖一般使用长宽各25厘米、厚7厘米的大块方形绵砖,由砖雕艺人分头按图纸雕刻,最后组合必须达到巧合无缝,这种砖雕艺术作品大多装饰在门庭、照壁之间,山墙、台阶及槛墙、须弥座等部位。穆斯林传统中青色蓝色是上上色,所以,一般砖雕工艺都用青砖。砖雕艺人的功夫主要看他的刻活,刻活在硬砖上刻,匠人的刀法一目了然,图案的棱角线条很流畅,质感强,而且细腻,像花卉的瓣和蕊,叶子枝干的展开部分的动态,鸟兽的神态,都能刻画出来。刻活的工具都很锋利,镩,专门用来镂绷处,平刀专门刻长线纹,斜刀往深往侧面拉,粗处细处斜面侧面都到位,效果就出来了,花草树木就是一片叶子都很精致,动态十足。雕刻制作过程分制胚、烧砖、粗刻、细刻、对接五道工序,其中细刻工艺最为考究,要运用多种工具,进行多层次雕刻,即阴线雕,凹面线雕、凸面线雕、镂空雕、“浅浮雕”、“高浮雕”等等,多层次雕刻也
临夏“花儿”艺术性的考察研究
作者: 郗慧民    日期:2016-12-05 来源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艺术构思 流传范围 客观景物 西北高原 赋比兴 考察研究 艺术质量 西吉 化隆 艺术形象 
描述:
中国戏剧起源探迹
作者: 曹文心    日期:2016-12-05 来源 :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古今学者 相和歌 戏曲形式 踏摇娘 中国戏剧 礼说 戏剧起源 角抵戏 代言体 梵剧 
描述:
中国古代音乐文献述要
作者: 郭林    日期:2016-12-05 来源 :四川图书馆学报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文献学研究 燕乐 中国书史 碎金词谱 中国古代音乐 中国音乐史 乐书要录 中国音乐书谱志 律历志 钟律 
描述:
< 1 2 3 4 5 6
Rss订阅